联系我们
中关村有个“21岁现象“—新华社对话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
作者:陈新洲、 张舵 、李峥巍来源:新华社阅读量:时间:2015-07-30

中关村,这个看起来与传统村落相去甚远的“科技村”“创新村”,现在正通过创业助澜新一轮创新潮的到来。而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郭洪看来,下一波浪潮中关村要做的不是拥抱,而是要触摸浪尖、引领潮流。新华社记者就此与郭洪进行了一次对话。

“这一点与硅谷很像”


Q:中关村常被比作“中国硅谷”,在您看来,中关村与美国硅谷最相似的是什么?
A:中关村不仅是科技创新中心,更是最具吸引力的科技创业中心。创新要通过创业来实现,这一点与硅谷很像。

硅谷是大家公认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可它并不是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最多的地方;其实,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创技术、发明创造,很多也不是在硅谷率先出现的。但硅谷40%的从业人员来自于全球,全世界人带去了创业的梦想,通过创业活动,带去了全球的思想、资源,吸附全球的技术。

我们一直在讲科技要和经济紧密结合,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事实上,这背后最重要的是创业活动。中关村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它是一个创新创业的中心,通过创业来带动实现创新。


中关村有个“21岁现象”


Q:许多年轻人选在中关村创业,当中不乏在校创业、毕业创业者,中关村为何能吸引年轻人在此创业?年轻人敢于创业又有何意义?

A:先说两个“现象”:中关村有个“21岁现象”:不少学生大三时就开始创业,他们是互联网的一代,创造力强,思维方式和国际接轨,做事不墨守成规,因为年轻也不惧失败,这些人当中很可能会产生中国的乔布斯。比如赵柏闻16岁就开始世界前沿基因技术的研发,现在他21岁,在中关村创办了“量化健康”。中关村还有一个“知春路现象”,在这条街上从东到西每一个写字楼都挤满了新的创业企业。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机构在这条街上挨门挨户地搜索有没有好的项目可以投资。可以说中关村的这些现象是全国独有的。

年轻人创业的意义恰如一位美国专栏作家所说,美国应该惧怕中国什么?是下一代年轻人的创业。如今,当你走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经常会碰到同时举办的七八场创业活动,创业氛围非常活跃,参会创业者绝大多数都是90后,很多90后创业的领军人物也都在中关村。

不断有“种子”


Q:中关村要如何继续领跑全国?中关村持续创新的关键是什么?

A:我们来看一组数据:联想,从诞生到实现100亿元的销售收入用了20年;百度,用了不到12年;小米公司才用了不到3年。这说明中关村创新环境在显著改善,创新效率也在不断提高。这种提升,与中关村持续打造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分不开。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领军企业这一要素,它在不断地催生和培育新的创业企业,形成创业系,如百度系、联想系、华为系;它也不断地给创业者提供市场,所以在创业生态中它们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我认为,中关村创业生态系统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自我进化功能,比如我了解到,某公司在中关村设立了最顶级的研发中心,这个研发中心的人才流失率为10%,对这个公司来说感到忧虑,但对于中关村的创新创业来说并不算坏事,因为很多流失出来的人才成了中关村新的创业者;再如摩托罗拉移动遭遇困境后,他们在中国的研发团队成员许多都去了小米。雷军就认为,小米能迅速成为中国智能手机的领军企业,与来自摩托罗拉、微软、谷歌、金山等企业的人才分不开。中关村的生态系统,是以创业为核心的,可以不断有“种子”,不断生根发芽,这也是中关村持续创新的关键所在。

中关村引领未来


Q:全国三分之一的创投发生在中关村,这对创新创业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中关村聚集这么多的“天使”“孵化器”?

A:“三分之一”是什么概念呢?拿硅谷比较一下,它每年获得的创业投资占全美的比重也是1/3。美国是一个创新型国家,硅谷是全球创新中心,这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因为创业投资投的是未来,创业投资活跃,意味正在赢得未来。


天使投资人就好比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腐殖层。中关村现在活跃的天使投资人有2000多位。他们很多都是从创业者成长为企业家,再从企业家转型做天使投资人,帮助创业者从概念到公司。


中关村还产生了一个新的业态叫创业服务业,以车库咖啡、创新工场、微软云加速器、36氪、1898咖啡馆为代表的创新型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创新型孵化器不比房屋面积大小、租金收入多少,比的是创业服务的水平和创业服务收入多少,比的是所孵化的企业是否站在制高点引领未来,比的是你能不能看到未来三到五年的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未来最有价值的是什么,比的是这些。所以,我们的同志在写中关村介绍时,说中关村拥抱未来,我说不对,应该是中关村引领未来。

“不仅是北京的,更是全国的”


Q:在您看来,中关村是北京的中关村,还是中国的中关村?它对全国各地创新来说有什么意义?

A:中关村不仅是北京的,更是全国的。2013年中关村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2484.1亿元,占全国的1/3,80%转移到京外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中关村领军企业在京外设立的分支机构有9200多家;中关村也与全国61个地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也提出一个观点,如果三地之间的合作还是按照与其他区域一样,转移几个项目,落地几个项目,或者是简单地共建一个园区,恐怕是想窄了、想低了;更重要的是联合共同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实现“长板理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这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非常关键的方面。